发布日期: 2016-04-14 作者:整理/张斌伟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 尤权
尤权:创新是改革核心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统筹国际与国内、着眼当前与长远、兼顾战略与战术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针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中国疗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为我们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使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既涉及重要的制度改革,也涉及重大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这项改革,必定会加快发展“动力切换”进程,推动经济“升级换挡”,从而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基础上的效率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抑或是要素升级,其核心都是创新。创新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动力问题,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所在。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就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
朱小丹:改革是一次“结构闯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说是一次“结构闯关”。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过一次著名的“闯关”叫“价格闯关”,那是突破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放开农副产品的产销价格。这次“结构闯关”,同样需要当年的改革勇气。
广东长期高速增长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结构矛盾,要比其他地方暴露得更早、更充分一些。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闯过去了,转型升级才会有希望、有前途;闯不过去,就会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陷入失足的危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关系,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同时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处理好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把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结合起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发挥广东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支撑”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打赢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刘慧:“加减乘除”做好宁夏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刘慧介绍,宁夏将重点从“加减乘除”四个方面发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激活宁夏经济活力。“加法”包括加快、加长、加大,重点“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事业、水利设施等比较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长”主要是指延伸产业链,集中力量发展煤化工、葡萄产业、清真食品等优质产业。“加大”主要指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比如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景广阔的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减法”主要是指减产能、减库存、减成本。在经济运行中没有效益、低效益的包袱必须甩掉。要坚决淘汰铁合金电池、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加快转型优化升级。
“乘法”就是做好创新、科技、金融等的倍增效应。宁夏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通过3D打印,设计图纸由半年时间缩减到一个多小时,废品率下降30%〜50%。
“除法”就是做好简政放权。2016年上半年,自治区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由812项减少到304项,减少幅度超过60%,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理。同时,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业登记制度。
莫恭明:转变发展理念促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莫恭明表示,要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中长期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投资刺激方式很难见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地方政府应顺势转变发展理念,使供给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尽快实现“动力切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一揽子创新,全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发展依赖的传统优势逐步减弱,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经济发展注入优质人力资源。
曲福田:改革是推进转型升级长远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苏州市市长曲福田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突破,是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关键之举,也是引领发展新常态、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长远之策。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也较早地碰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改革的任务反映在各地的表现形式、轻重缓急也各不相同。
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三管齐下,“加、减、乘、除”多策并举。按照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找准短板、精准发力的步骤,积极稳妥去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有的放矢去库存,持续优化房产结构;未雨绸缪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千方百计降成本,切实减轻企业税费;抢抓机遇补短板,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钱学明:维护市场秩序很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钱学明提出,供给侧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结构性问题,本质上是供给体系存在的质量和效率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秩序混乱,既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又存在明显的地方保护和政府监管失效。
解决供给侧问题,必须抓住3个关键。首先,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行业组织通过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标准,设立行业准入门槛,引导有序竞争,促进优胜劣汰,维护市场秩序。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活企业创新动力,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再次,产业工人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尽快将农民工身份转变为新市民和产业工人,促进企业加大培训投入,提升职工技能。
Tags: